血脂是血浆中脂质成分的总称,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CE)、甘油三酯(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等。脂质不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Apo)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LP)才能溶于血液中并进行运输和利用。因此血脂化验项目除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还包括脂蛋白。 第1:血清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5.20mmol/L为合适水平;5.20~6.20mmol/L为边缘水平;>6.20mmol/L为升高。TC既不灵敏、也不特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第2:载脂蛋...
血脂是血浆中脂质成分的总称,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CE)、甘油三酯(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等。脂质不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Apo)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LP)才能溶于血液中并进行运输和利用。因此血脂化验项目除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还包括脂蛋白。
第1:血清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5.20mmol/L为合适水平;5.20~6.20mmol/L为边缘水平;>6.20mmol/L为升高。TC既不灵敏、也不特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第2:载脂蛋白B100(ApoB100);低密度脂蛋白(LDL)控制目标及用药:
解析:
ApoB100、LDL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LDL含有胆固醇45%~50%,是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携带胆固醇达到全身组织被摄取利用。LDL含95%的ApoB100(载脂蛋白B100),当LDL沉积在内皮下组织被氧化修饰后,ApoB100变性,逐步促使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故LDL检测能早期识AS的危险性,其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
化验值:
一般情况下,LDL≤3.4mmol/L为合适水平;3.4~4.1mmol/L为边缘水平;>4.1mmol/L为升高;
血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因此,血脂是否异常,不能仅参考血脂合适水平,还应结合个体ASCVD发病风险进行综合判定。按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多少,余生发生ASCVD的风险分为超高危、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等,依据风险等级设定降脂治疗的目标值;
例如超高危为:发生过2次或2次以上的严重ASCVD事件(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血运重建或截肢等);或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合并≥2个高危因素。
高危为:具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40岁);LDL-C≥4.5mmol/L;慢性肾脏病3~4期;高血压+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
控制目标:
超高危:LDL<1.4 mmol/L,且降幅≥50%;
极高危:<1.8 mmol/L,且降幅>50%;
高危:<2.6 mmol/L。
推荐药物:
首选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以外,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的炎症反应、抗氧化等多方面作用,有利于稳定和缩小斑块、减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建议采取中等强度降脂(如: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10~20mg或瑞舒伐他汀5~10mg,或普伐他汀40mg或匹伐他汀2~4mg),可使LDL-C降低25%~50%,如果还不达标,不建议单纯增加他汀类剂量,因为即使剂量翻倍,其降脂幅度的提高也不超过6%,而副作用会明显增加,建议通过联用用依折麦布、海博麦布等;或换用、或联用伊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后者可降低LDL幅度达到50%~70%;
第3:脂蛋白(a)[Lp(a)]:
Lp(a)升高可AS和血栓形成,与ASCVD呈正相关。因为Lp(a)是载脂蛋白(a)通过二硫键与LDL形成的复合物,可以携带大量的胆固醇。且Lp(a)与纤溶酶原有同源性,可与纤溶酶竞争结合纤维蛋白位点,从而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促进血栓形成。建议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积极关注Lp(a)化验值。
降低Lp(a)的药物:
伊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阿昔莫司、烟酸、烟酸肌醇酯等。
第4:高密度脂蛋白(HDL):
解析:
HDL升高有利于防止ASCVD,因为HDL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即: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转运至肝脏,有利于心血管等组织中的胆固醇在肝脏转化为胆汁酸排入肠道排出体外。故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化验值:
HDL正常值为1.03~2.07mmol/L;>1.04mmol/L为合适水平;HDL≤1.0mmol/L为减低,应使用药物升高HDL;在使用降脂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避免HDL降低。
升高HDL的药物:
他汀类降脂药、烟酸、阿昔莫司、多烯酸乙酯等。
第5:三酰甘油(TG,甘油三酯):
化验值:
TG值在0.56~1.70mmol/L为合适水平;在1.70~2.30mmol/L为边缘水平;>2.3mmol/L为升高;
相关疾病:
甘油三酯慢性、轻度或中度升高,比如空腹5.7mmol/L以下,首要风险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主要危险因子是LDL,但是和甘油三酯也有一定关系。
TG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有关;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更需要关注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降低TG药物:
环丙贝特等贝特类、阿昔莫司、烟酸、多烯酸乙酯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类。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