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语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生机之要,在于阴阳,即如篇首所言“生气之本,本于阴阳”。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本于阴阳,人生于阴阳,而阴阳和合的状态当如“阴平阳秘”,如此“精神乃治”,而“阴阳离决”则是从阴阳失调的病理角...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语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生机之要,在于阴阳,即如篇首所言“生气之本,本于阴阳”。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本于阴阳,人生于阴阳,而阴阳和合的状态当如“阴平阳秘”,如此“精神乃治”,而“阴阳离决”则是从阴阳失调的病理角度来说的。

何为“平”?

平之本义,《说文解字》释为“乐声舒缓、气息舒徐”,引申为“使……高低相等”使……宁静”的意思,在这里则是“平和、平满”的含义。

平则稳,平则和,因此“阴平”表明阴气平稳、平满、平和的状态。

何为“秘”?

秘,《说文解字》中表示神,又作“祕”,引申为“神隐、隐秘、不公开的”,在此处“秘”是指隐藏在密封之内的一种状态。

阴平,就是阴平满的状态;阳秘,是阳隐闭起来的状态。

阴的平满、阳的隐闭,是阳发挥作用的基础。

如何达到“阴平阳秘”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密,固本意为“形如堂屋的山”,是“致密、固密的”意思。所以固,指的是“固密、固护、固守、保护”。

张志聪曾解释说“盖阳密则邪不外淫,而精不内亡矣”。阳气致密,才能固护于外,正如《灵枢·本藏》所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此句话同样见于《素问·生气通天大论》,大义:阴者藏精于内,阳者卫外。

对于“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一语,注家意见不一。

马莳又云:“言营气者即阴气也,营气藏五藏之精随宗气以运行于经脉之中,而外与卫气相表里,卫气有所应于外,营气即随之而起矣,夫是之谓起亟也。”

王冰则认为:“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言在人之用也。亟,数也。”

张志聪注解:“阴者主藏精,而阴中之气,亟起以外应。”

亟,《说文解字》云“疾之意也”“疾亦急也”,因此有紧急的含义在内。如果如张志聪所注,起亟为亟起,就是人体做出紧急快速的反应。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一般均认为阳气的作用是卫护于外,固密肌表,使体内阴精不散失。

阳气的作用之一是作为守卫体表的士兵,如人体之抵抗力,使肌表坚固而可抵御外邪的入侵,阳气能使得机体有着坚固的卫外屏障。

总之,阴平阳秘是人体阴阳相对理想的一种状态:阴静内守藏精,阳动卫外化气,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平阳秘与阴阳平衡

古人对于阴阳的描述从未出现过所谓的“平衡”二字,阴阳平衡是今人对阴阳状态的描述。事实上,阴阳平衡与阴平阳秘的内涵是不同的。

“平衡”有“均等、势均力敌”的含义,现出的是一种较为平稳而相对静止的状态。

但事实上,阴阳之间的关系还存在“阳消阴长”“重阳必阴”“阳虚阴盛”等,也就是所谓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等诸多关系,所以使用“阴阳平衡”无法涵盖其内涵。阴阳平衡也无法描述人体阴阳的理想状态。

而“阴平阳秘”则体现了阴阳的功能和关系。

阴平满宁静内守,阳潜藏化气卫外,阴平阳秘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果。

“精神乃治”

“精”

《说文解字》载“精,择也。从米青声”。因此精最初的含义是“上等的白米”,之后被引申为“精华物质、精气”。

《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易经·系辞》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聚而为万物。”

《淮南子·天文训》言:“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构成人体的所有精微物质,精血津液皆属广义之精。狭义指生殖之精。

“神”

最初的“神”是人们对所有不可知、不可测事物的统称,如《易经·系辞》曰:“阴阳不测之谓神。”

后引申为“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说文解字》载:“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写道:“天地生万物,物有主之者曰神。”

中医对“神”的认识

广义的“神”指的是机体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其中又包括了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如《素问·玉机真藏论》云“根于中者,名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灵枢·天年》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狭义的“神”指的是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也就是现在通俗讲的“精神”一词的含义。

精化气生神,神役气统精

《灵枢·本神篇》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类经·摄生类》记载:“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故积精以全神、守神以固精,精神互用,由此可知,精神乃治,是一种精全神安、精神互用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精神状态良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